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学院所属网站
  联系我们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历史底蕴深厚,其源头可追溯至中国近代西医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齐鲁大学医科。在学院的发展历程中,江清、侯宝璋、张汇泉、李瓒文等一批蜚声海内外的医学大家,为现代医学植根中国大地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廷冲、黄翠芬、沈霁春等一批我国基础医学学科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我国医学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历经百年发展,学院现有15个学系(中心),在职职工303人,离退休职工147人;各类全日制学生2152人,其中本科生1329人,研究生623人,留学生200人。教师队伍中,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四青人才1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省部级人才30余人。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全力推进基础医学教育发展,积极向世界一流学科目标迈进。目前,学院拥有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遗传学、药理学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同时,建有实验畸形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精神障碍机制与智慧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感染免疫与疾病干预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十四五”肿瘤病理学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皮肤组织与毛发再生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学院设有基础医学、生物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等5个学科排名进入ESI前1%,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ESI前1‰。基础医学学科先后入选山东省“高峰学科”和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基础医学),学科整体发展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学院拥有“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和“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两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三位教师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学院注重教材建设,已搭建成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教材建设平台。2013年以来,学院教师参与国家各级各类出版社教材编写累计达100余部,其中2部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作为第一主编编写出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规划教材21部。学院于2021年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成效,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和示范课程26门,国家级金课数量位居全国医学类院校首位。近五年,学院教师指导本科生获得各类创新项目40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83项,省级课题12项。生物医学科学专业获批教育部“强基计划”和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严入口、小规模、重特色、高水平”的理念,培养“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基础医学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学院持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学系壁垒,组建了23个科研团队和6个柔性科研大团队。依托仪器共享平台(包括分子生物学平台、病理平台、电生理平台、类器官分析平台),围绕重大疾病发生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形成肿瘤学、神经科学、免疫微环境与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5个研究中心。近五年来,科研项目结构逐步优化,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85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及人才类项目30项,省部级重点及人才类项目21项,横向课题72项;科研经费逐年递增,总合同经费超3.02亿元;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学术影响力持续增强,在包括Nature、Cell、Science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800余篇,其中CNS主刊11篇,中科院一区论文340篇;主编或副主编科研著作39部,其中国家一级出版社著作13部;此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奖、中华医学奖等科研奖励和社会科技奖成果13项。授权专利100余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美国)2项,成果转化项目签约合同额1200余万元。孙金鹏教授入选“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目前已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医学学科群,取得了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碳碳双键和嗅觉分子的感知机制研究获2023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嗅觉感知分子机制研究获两院院士评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学院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将国际化战略作为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已与六个国家十几所知名高校的基础医学学科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拥有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师资,专任教师中80%以上拥有国外教育和工作经历,通过开展交流互访、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举办学术论坛和各类引智项目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深化国际学术合作。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开设有29门全英文课程,其中4门获评国家级国际化示范课程,16门全英文慕课课程上线中国大学慕课国际课程平台,国际化课程建设居于全国前列。

学院注重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彰显党的领导最大优势。自2016年学院恢复重建以来,学院党委连续多年在学校党委组织的“党组织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中被评为“好”,在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免疫学教师团队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分别获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1年)、山东大学先进集体(2023年)荣誉称号,药理学系党支部和免疫学系党支部分别入选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2021年)和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4年)。教工党员中,1人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2人获评“山东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劳模”,10人获“山东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山东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学院多次获评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新闻宣传先进单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工会”等荣誉称号。


注:其中的数据截至2025年3月3日

 







办公指南 保障服务 教学资源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 邮编:250012 校内办公电话查号:(0531)88395114 基础医学院院长信箱:bms@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