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础医学院举办第131期创新论坛。论坛特邀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神经科、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测序中心主任王艳玲教授作题为《The YTHDF proteins shape the brain gene signatures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学术报告,论坛由基础医学院刘树伟教授主持。

王艳玲指出,阿尔茨海默病的脑内基因表达特征是遗传、表观遗传及转录后调控等多层次机制交织的结果。为解析其核心驱动因素,其团队开发了创新性机器学习模型DEcode-tree,通过整合分子与细胞层面的调控网络,系统评估了各类因子对AD基因特征的贡献。研究发现,YTHDF蛋白家族——作为RNA表观修饰m6A的经典识别蛋白,是预测AD基因表达特征的最强因子,其调控效力远超其他已知机制。这一发现为AD的分子病理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基于此发现,团队进一步通过人类脑组织样本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模型展开验证。在AD患者脑组织中,含YTHDF的蛋白模块显著下调;而在iPSC分化的神经细胞中敲除YTHDF基因后,细胞成功复现了AD脑特有的基因表达特征。结合eCLIP-seq等高通量测序技术,团队揭示YTHDF蛋白通过“m6A依赖”与“非依赖”双通路调控AD相关基因,包括突触功能、炎症反应等关键通路。

王艳玲还分享了其团队在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和CRISPR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成果。她指出,基于YTHDF的调控网络可成为AD早期诊断标志物或干预靶点,未来研究将聚焦于小分子药物筛选和基因治疗策略开发。在问答环节,各位老师同学就机器学习、测序技术、研究心得多个方面与王教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本次论坛为AD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突破性思路,展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巨大潜力。基础医学院将持续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与创新人才培养,为服务国家卫生健康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