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胡慧丽: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作者:白苗苗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17 15:58:14  浏览次数:

89D0

胡慧丽,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系统生物医学系主任、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现兼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分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会副秘书长、青年理事。主持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

胡慧丽教授团队目前主要从事成体干细胞与再生相关研究,应用结合三维类器官模型和生物信息学、基因功能筛选技术,进行再生相关研究,明确成体干细胞命运调控和疾病发生机制,并探索多种类器官的疾病干预和转化应用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Cancer Cell、Cell Discovery、Cell Death & Differetiation,以及共同作者身份在Cell Stem Cell、Nature Protocols、JCI等发表文章40篇,引用2400余次。

学以致用,追求卓越

胡慧丽教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传学专业。从生物科学到基础医学的跨越,她说是因为“在本科毕业设计的经历,学习到了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相关知识和疾病发生机制,发现可以运用基础医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临床问题,能够大大促进疾病的治疗进展”。出于对探寻事物本质规律、比如事物普适性的规律和疾病的发生机制深入探索的兴趣,当了解到龚瑶琴教授在遗传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严谨的研究作风,胡慧丽教授毅然选择并有幸加入龚瑶琴教授实验室进行深入学习,以名师为榜样,不断进步。

2022年2月底,为助力山东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推进学科汇聚融合交叉创新,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正式成立系统生物医学系。该学系聚焦前沿研究方向,立足基础医学并融合生物学、医学、信息学、材料学、控制工程等交叉学科,综合多方位多层面进行精准研究。“简单举个例子,在研究范式中,有群体、个体、器官、组织、细胞的不同维度,在每一个细胞当中,又牵涉到不同的分子,像DNA、RNA、代谢产物等不同水平。如果我们过于纠结于一个维度,就可能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性。”谈到系统生物医学,胡慧丽教授向我们介绍着。系统生物医学的发展是面对当今生物医学快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用前沿技术与大数据紧密结合是必然。而生物信息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交叉学科的综合建设,也急需探索务实的教育模式,培养一批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交叉学科人才。

不急不躁,于浮世中沉淀

谈到自己的科研之路时,胡慧丽教授说,“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困难有坎坷才是人生之常事。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科研也不例外”。在博士后期间,她有幸进入Hans Clevers教授实验室进行类器官方面的研究和学习。为了建立适宜肝脏细胞来源的类器官生长的培养基,经过不断的重新组合排列培养基小分子组分,她终于在第84种培养基上实现了突破。她说自己是比较幸运的,试了那么多次本来已经决定要放弃了。其实,她的幸运又何尝不是来自她的坚持,倘若试过几次就轻言放弃而又如何把握住成功的机会?

随后,她又回忆起了在博士期间文章修稿的一段经历,“修稿期间的实验密度很大,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一起补实验,每天在实验室要工作很长时间,很累很辛苦,但好在我们都坚持下来了”。科研工作最需要的就是脚踏实地,沉住气、不浮躁,也要有一起前行的伙伴才能走的长远。也许是兴趣使然有了开始,但能把目标坚持下去需要在很多浮躁的因素当中沉淀自己。对于具体的科研建议,胡慧丽教授说:一方面在做实验之前做好充分合理的前瞻调研,确保研究的创新性;另一方面,在作出假说后要有严谨的科学依据和扎实的实验数据,不断修订自己的预判。

用心做事,真诚待人

科研人员总是在日复一日的做实验、写论文,仿佛困在了那一方狭小天地,刻板印象中不少人认为科研工作是枯燥而辛苦的。胡慧丽教授指出“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我们是被动地选择科研,把科研当作一种不得不的任务,并不是出于自主性的追求,那么科研一定是枯燥的;但如果我们是主动地选择科研这条路,以兴趣为始,在这片领域深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所做的工作的意义,就会有热爱”。基础医学与疾病密切相关,我们的很多研究或直接或间接的会治病救人、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提供希望,是非常有意义的。成大事者,应胸怀天下。在科研过程中通过修炼能力逐渐提高科学的站位也是至关重要的。

十年光阴,时光荏苒,从讲师到导师,热爱科研的心从未变过。“真诚待人,诚信做事”是胡慧丽教授指导学生最常提到的话。十年深耕,她对于整个学科发展的脉络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对学校和国家发展战略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躬身育人,她坚持因材施教,坚持要么前沿创新,要么务实应用;作为导师,她非常重视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强调既要完成好学业也要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大树,就是要有能够向下扎根的能力,还要有向上积极生长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在研究生培养阶段之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走得更远。”

最后,胡慧丽教授说:对很多事,“古人言‘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只要开始去谋划去做,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我们要有力争上游的勇气,也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更要学会有效地复盘”。她寄语同学们:期待大家学业实现更高更强更优秀的同时,也能收获更宽广的胸怀和更愉悦的心灵,去拥抱未来更美好的生活。

 

 
上一条:基础医学院召开《医学细胞分子与遗传》整合教材建设启动会
下一条:基础医学院举办第96期“卓越论坛”讲座


办公指南 保障服务 教学资源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 邮编:250012 校内办公电话查号:(0531)88395114 基础医学院院长信箱:bms@sdu.edu.cn